第106章 三鲜一毒(1/2)

关于创造,周建松曾过:“办企业如果没有长期目标,就缺乏内动力。我信奉‘为明天而工作’,一个企业的负责人应该是明天的创造者,而不应是今天的欣赏者。”

“大雾天开车,敢冲到前面的就是领头人,不敢冒险的人都只能跟着前面的车。”很显然,如果让周建松自己开车,他肯定选择冲到前面。因为他喜欢快人半步,喜欢“人无我有”,喜欢超前,那是创造者的性格。

正如很多人所评价的那样,周建松眼睛是高度近视的,但眼光是远大的。他看到了海的那头,尤其是欧美企业及产业的生生不息留给他极深的印象。普通员工也他是“看事物近视,看大事物精准”。

周建松更是这样坦言:“没有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两条路:在别人后面爬,或等死。”

当初,法尔胜公司开发胶带钢丝绳的新品,是在国内几家知名企业均告失败的背景下起步的,在政府的支持下,企业靠250万元的贷款,从科技创新中掘到了“第一桶金”。但拥有了一个新产品并不等于企业就一定能做大做强,持续不断地研发高端新品成了企业能否完成“惊险的一跳”的关键。

曾经的梦想,在创新的作用下,慢慢成真。因为法尔胜这一民族的品牌,对于中国人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一款款普通的产品上,它更是富于创新、敢于挑战的中华儿女的智慧结晶。

关于人才。周建松曾过:“企业间的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生生不息,没有人是不行的。办企业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人团结人,坚持培养所有人对企业的感情。”

对法尔胜的成功,周建松从来都是归结为“以人为本”,他特别强调“团队的力量”,也特别看重人才。“人才”在他心里,就是企业的生命力。

正是在这种主导思想下,前不久,法尔胜以年薪8000元“购”进了第一位本科生。后来,又以年薪24000元“买”进江阴第一位研究生。

在革中曾经打倒过他的人,周建松都依然留在企业。“反对我不要紧,只要对企业有用”。多年来,他做决策都要听反面意见,为了多出一些“事前诸葛亮”,少一些“马后炮”,他开会时让大家公开讲,讲完签字,以此磨练干部真话,而在沟通中即使出现冲撞,他都不介意。

留人最重要留心。周建松最高明的地方是将员工的长远发展和企业的长兴连在一起。那是他198年考察意大利企业获得的——让员工把企业当亲人。此后,他努力倡导一种与企业同命运、共呼吸的企业化,通过给想干事、能干事的人一个尽情发挥的舞台,让“与企业同成长”成为员工的一份自觉行动。

有人曾做过总结,在法尔胜采用的是——北美的民主+欧洲的好福利+日本的团队精神+中国的艰苦奋斗精神。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中渗透传统的中国式的人关怀,探索竞争至上、以人为本的企业化。

王国鼎在这里的感触很深,他对考察团,法尔胜的成功,对我们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和企业家来,都具有极大的意义。企业的起步,必须与先进水平看齐。发展的战略,必须占据产业发展的高端。企业的创新,必须组建一支强大的研发团队。

晚上吃饭的时候,大家第一次见到了“江阴三鲜一毒”。也就是长江下游江尾海头刀鱼、鲥鱼、鮰鱼和河豚。

黄副书记,江阴人爱吃鱼,三鲜一毒,江阴每年的消费量要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尤其是有毒的河豚鱼,当地人自豪地,拼死吃河豚,这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都有记载。就是江阴人连吃鱼都要拼上一死的精神,我们在周建松的企业经营上,也能找到这种拼死一搏的影子。

王爱民就,好,好,那咱们今天晚上也冒死吃一回河豚。

黄副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