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册封大典(2/3)

历代祖先牌位。那位翰林蒲掌院早早就候在庙里,监督着七把那一长串骈四骊六、拗口之极的太庙祭词背诵得一字不错,这才捋着长须,满意的点了点头。

若水用余光扫到蒲掌院眼中含着的欣然嘉许之色,忍不住抿唇一笑。

等七当众演奏过国乐之后,二人便启程返回皇城。

这一路上极其风平浪静,若水却隐隐感到暗潮涌动。

七在太庙祭祖的时候,东黎朝三品以上的官员们全都穿上簇新的官服,进了皇宫,分为左右两班,整整齐齐的等候在乾元殿的大殿之中。

蒲掌院被圣德帝任命为太宾客,即为太的老师,他引着七和若水二人一步一步,走进了乾元殿。

在这个大殿之上,圣德帝会当着武百官的面前,亲手将太册宝授与七,然后众朝臣会一起向七朝贺,此时才算礼成。

大殿上的气氛端庄凝肃,武百官们更是屏气凝神,大气也不敢出,若水跟在七的身侧,身后长长的裙摆拖曳在光亮平整的金砖地面,悄无声息。

她屏着气,在蒲掌院的指引下,和七双双跪倒在御案之前,圣德帝面带微笑,拿起御案上的太册宝,缓步走下龙案,正准备交付于七手中。

若水悄然抬眼,看着那金光灿然的太宝册由圣德帝的手中,一点点落向七高举的双手。

只要七伸手接过宝册,他就是名符其实的东黎国太。

直到这一刻,一切都是这么的顺理成章,难道,自己和七先前所料有误?那藏在幕后的狐狸并不想伸出魔爪?

就在这时候,突然殿外传来了一个洪亮的嗓音:

“陛下!万万不可将太宝册授予楚王殿下!”

听到这个略带沙哑又豪迈的陌生声音,七和若水竟不约而同的松了口气,二人对视一眼,随着众人惊诧的目光一齐向殿外瞧了过去。

只见一名身材高大的紫袍老者,正大步跨进殿门,他年约六十多岁,一张国字脸不怒自威,颏下一丛浓髯半黑半白。

若水不识此人,看他身上的紫袍华贵异常,便知此人身份之高,他刚一踏入殿门,武百官一齐凛然下拜,口中齐声高呼:“参见摄政王!”

若水和七不由又是对视一眼,齐齐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惊疑。

二人心中都想:前来搅局的怎么会是他?

起这位摄政王,在东黎国可是是赫赫有名,他姓姬,是东黎国唯一的一位异姓王,也是世袭的铁帽王,代代相传。

据他的祖上姬天野曾经和圣德帝的祖上君莫邪是八拜之交,二人共同打下了这片天下,建立了东黎皇朝,建朝之后,姬天野却并不像他的名字那样有勃勃野心,反而甘愿退让,推举自己的兄弟君莫邪称帝。

君莫邪登基为帝之后,便将姬天野封为摄政王,有权和自己共同执掌朝政,并特赐铁帽王,允许其王位代代相传,他的孙同样享受与君姓皇族共同治理天下的权利。

但这位姬天野却颁下严厉的家训,孙孙不得干预朝政,所以虽然姬姓孙代代都挂着摄政王的名衔,却从不干政,所以更得君姓代代帝王的信赖,对其长祖姬天野传下来的这条家训都是感佩无己。

现任的这位摄政王也是禀承家训,从来不曾干预过朝政,他比圣德帝年长几岁,从就待圣德帝极是亲厚,虽然二人现在均己年过半百,圣德帝感念他祖上的恩德,更是念着和他的总角之交,还时常召他进宫闲话家常。

若水听众人称他为摄政王,心中登时浮起一个人的身影来,那人就是自己初进宫时在百花宴中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姬修,便是这位摄政王的长,待这位摄政王百年之后,他就是下一任的摄政王。自己和七成亲之前,眼前这位摄政王还曾经送过自己一份数目极其可观的贺礼,自己当时百思不得其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