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两件大事(2/3)
不是个保险的办法,况且,现在中华帝国最缺的就是钱,如果能够立即拿到十两银子,和一年后拿十二两银子的话,那么中华帝国无疑将会选择第一种方案,因为拿了银子之后,一年后他们所能够创造的利益,将会远十二两银子。
而乔致庸则是因为身体原因,但又放不下帝国正在筹划的货币改革,所以才不肯请辞。
乔致庸早年间就在搞银票这种轻便的东西了,而且获得了不错的成就,现在王思锐将整个帝国的货币改革任务交给了他,乔致庸又怎会轻易的放弃?
“我们只要银子,现在要那些外汇没有用,另外,你去转告洋人,两个月内,先期的一亿两白银必须交给我们。”王思锐点了点头,半年内交付,其实也就等于是立即交付了。
毕竟两个亿的白银不是小数目,他们也需要时间去筹措,给个半年的期限倒也合理,但现在国内到处都是需要用钱的地方,王思锐可等不起。
“陛下,四国代表已经找我磋商过了,他们的意思是,如果我们肯用这笔赔款来展国内工业的话,他们会给予我们最大优惠的。”王士珍说道。
“呵呵,用我们的赔款帮他们拉动内需吗?他们倒是打的一手好算盘。”王思锐呵呵一笑,不得不说,四国打的算盘可真是一点也不错。
即拿了日本的海关,还将这笔贷款留在了他们国内,直接拉动了各国的内需。虽然对于中华帝国而言,能够以最大优惠价格拿到工业设备,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现在,帝国不可能将所有的钱都用在工业上面。
特别是这次微服私访过后,一个比展工业更加严峻的问题已经暴露在了王思锐的眼前。
再说了,工业设备,帝国不是跟四国贷款购买了一批设备吗?那批设备都还没有交付呢,现在又去买?
说句不好听的,帝国成立前后展这几年以来,从美国以及其他国家购买的那些工业设备,虽然不是多么的完善,但是论起产能的话,恐怕早就已经越了法国,正是因为帝国国土庞大,大量的工业设施被分散在全国各处,所以才造成一种帝国工业依旧很薄弱的假象。
而等到贷款购买的这批设备回来之后,帝国的工业产能,在理论上可以瞬间越英德,只需要消化个几年的时间,便可以做到真正的越。
帝国现在唯一所缺的,就是真正的高端人才,这也就造成了现在这种局面,即便是帝国有一台工业母机,但依旧无法生产出质量可以媲美国外的工业设备。
这些工业设施,只有自己能够制造了,那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强国。而现在,王思锐给帝国的定位是,一个二流的工业伪强国。
不要问为什么定位这么低,只有定位低了,才能够去刺激他不得不卯足了力气的去展。
但是很显然,列强既然提出了这个要求,如果帝国不多多少少的满足他们一下的话,恐怕这笔赔款他们不会那么轻易的移交过来。
“这样,两个月内移交一亿两白银计划不变,这笔钱朕有大用,余下的一点一亿可以在各国购买工业设备。但是切记,两个月内若是见不到这笔钱,那剩下的钱就不会留给他们了。”再三思索之后,王思锐改变了先前的主意。
一亿两白银虽然未必够,但是省着点的话,基本上也能够用上一段时间的。
教育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呐!
“好,我今天就照会各国代表,将情况转告给他们。”王士珍点了点头,虽然不知道这笔钱王思锐要干嘛,但既然王思锐开口了,他就的留下来。
当然,至于国内各部门为了这笔钱的分配已经吵的不可开交的事情,王士珍自然没有告诉王思锐。因为他有种预感,这笔钱似乎谁也拿不到。
“乔行长如今年纪也大了,的确到了该享福的时候了,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