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谁的奶酪(三)(2/2)

,小哥也绝不止每天只卖五六只。

再说还有饭馆供应的事没准呢。

翻一倍的利润在冯时夏看来还不算什么,等营销到能卖出翻两倍三倍的价格才勉强算得上还可以。

只要小哥能有自己的低价供货渠道,那会小哥肯定就能赶上自己。

就算没有,每日利润想达到目前的五六倍也不难。

所以,这一想法并非完全鸡肋。

后期随着诸多中间商和大商户的介入,利润肯定会被逐渐压缩。

尤其本县的需求是十分有限的,大风潮过去,头脑灵活的可能带着这套路转战外地了。

冯时夏大体是愿意看到这样的发展的,虽然可能以后自己吃鸡的成本会提高,但多少能给这个时代不知从哪挣钱的农户们创点收。

就是等级想再往上建立的话就可能需要一定的营销技巧和一定的产品说服力。

这对小哥来说算得上一种挑战。

但这就能说得上事业了,不是吗?

没有风险和挑战,哪来的机遇和成功呢?

如果小哥真的能做好这块奶酪,且能在一大波虎视眈眈打算从他嘴里抢奶酪的人群里牢牢守护好自己该得的那部分,就算得上极大的成功了。

只要他护住了,同样也能赢得市场的肯定和尊重。

到时他自己站在那就相当于一块活招牌了,之后想做任何事都有先天优势,自然是比别人更容易获取消费者的信任感的。

再想赚钱,那就更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冯时夏知道自己一时给出的信息量太多,小哥两个一时可能还很难消化,尤其她还无法用言语精准表达。

尤其对后半部分的品类分级制度,小哥都没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关窍。

而这个是最需要好好计划和安排的事情。

要是前期就自己把它弄得一团糟了,那后期想再推翻找出一条线来建立,大家就不会买账了。

好在,小哥总算明白了自己说的操作重点,不同口味和品种的售价一定要不同,而且定价要大胆。

口感好,有特色的少见品类就大胆地就往上翻倍加价。

再配合一些健康养生的观念一起营销。

最好在前期就建立起三四个大等级。

以后即便有优良的外地品种直接往里加或往上堆就是。

你说自己家乡最好最贵的其实拿去外面比只能算一般般?

不,首先这种思想就不完全对。

食物这种东西好吃或不好吃有一个很无耻的地方就是因人而异,并没有一个全世界统一的标准。

香菜和螺蛳粉也能成为一部分人群的至爱。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