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章 谁的奶酪(2/2)

如果一只母鸡3.5斤,进货就是按21铜币每斤的话,成本是73.5铜币。

小哥按自己的打算是每斤只贵1铜币的人工卖,不然担心卖不出去。

可在冯时夏看来,并不应该这样考虑。

因为消费群体不一样。

如果是跟现代似的,这些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普通民众,那么价格差幅稍微大一些就会影响销量。

可这儿的主要消费群体都是中上层甚至上层的。

人家绝对不止愿意花三五铜币买个轻松方便和不同。

如果当白条禽类因为价差只有他们那个群体能消费得起,这也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满足感。

当然也不能完全把人当傻瓜,没有其他包装和噱头的产品价格翻好几倍。

有一个合适的度在1.2-1.6倍价差左右他们一般都会愿意接受。

但是,同时还要考虑到一个情况。

按冯时夏观察到的,这里是有下人或说仆役这种人存在的。

这些家庭里就应该有。

这样,在非他们本人亲自交易的时候,他们会理所当然地把劳动部分转嫁到他们的雇佣或者可能是买卖的下人身上。

拔鸡毛、杀鸡这样的活不就应该是那些人该做的吗?

这种情况下,如果价差按之前的算,那么他们可能会觉得采买铺张浪费,下面的人不愿意干活,他们作为主子,可能会愤怒。

站在主家的立场,谁不想用最小的支出让人干出最漂亮的活呢?

那能证明他们管教人的本事。

那么在这两者之间就得有一个平衡了。

冯时夏觉得调整为1.1倍可能会比较合适。

严格些的话去掉鸡毛价差,大概总价是80.35铜币。

而一只3.5斤的鸡拔毛放血,如果鸡血买家也要,那么称重会在3斤左右。

单价算下来就应该是26.78铜币,四舍五入也就是27铜币了。

这样卖出一只3.5斤母鸡的利润在8铜币左右,她觉得还是比较合适的。

而27铜币这个价格其实是比较巧妙的,因为如果有采买想从中挣点小差价,对方还点价比如拿一只给80铜币整或者按26铜币甚至25铜币一斤还价,小哥这边就算便宜卖了也不至于亏。

但如果别家要跟风用低价策略来竞争,单价是低了,但采买从中得不到任何好处了。

有脑子的肯定还是会愿意来小哥这儿买。

因为就那么还价得来的两三个铜币的事,主家是不会闲得来计较的。

这个时候,如果别家在单价本来就低的前提下还要再让利,那么就连小哥原来设想的一斤赚一铜币的苦力钱都会赚不到。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