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念斋归来(1/2)

三日后便是破戒日,同时也是太后念斋归来的日子。当木鱼敲响最后一下,掌管长明灯之人替换之时,历时一个半月的斋戒念佛便结束了。

归来之日,全城的百姓都跪拜迎接,来往络绎不绝的马车也都识趣地停下,主动为宫轿让路,沿途甚至还有孩子往路上丢鲜花,太后透过半透明的遮帘看向外面,仿佛一切都在为破戒日到而庆祝。

回到宫里又是一场盛大的迎接仪式,文武百官、皇室眷侣均立于朝堂之下,齐齐行礼,场面宏大。

好不容易等到夜幕降临,终于到了进宴之时。

众人纷纷入座,四处打量周围的环境。

坐在主座上身穿墨色华服、颈上戴着翡翠玉佛的太后似是十分满意,便道:“沈昭仪,哀家听闻,这次的家宴是你一手操办的?”

沈昭仪轻轻点头:“回太后,是的。”

“嗯,办得不错,地方选的好,正巧解了今天一天的摩肩接踵的燥热。”

太后信佛多年,一直崇尚节俭简朴,严谨铺张浪费,这点与先皇的治国理念不谋而合,所以公里但凡需要举办宴会,都会严苛遵守简约风格。先前有新进的妃子不了解太后脾性,妄想用金银珠宝讨好其,结果却被当众毫不留情地惩罚。

所以,要想简单陈设,但却不能太过于简陋,要将家宴办得热闹,又不能过于张扬,这是个很费脑子的任务。但往常负责的仆从还是有相当经验,在此基础上,沈昭仪还是希望能够尽量融入一些自己的想法,也算不辜负皇上将此重任交付自己的信任,同时也能给太后一个特殊的欢迎式。

她于是便利用这剩下的日子和工匠们商讨,最终还是决定做一桌素荤斋,实际上就是用蔬菜豆类等材料,做成人造肉,给予视觉味觉的双重享受。而这个建议自然是清律提出来的,她以前有幸吃过一桌素肉餐,自觉口感的递进层次更加深重,一定会得主素食的太后的欢心。

而宫廷御厨们自然不负众望,在家宴举办前便设计烹饪出了满满一桌人造肉素宴菜单,只是豆羹稍微差点意思,因为实在难以掌握火候,咬起来要么发硬要么发软,但外观看起来还是十分像肉的。搭配上掺了冰沙的果盘点心,再新奇不过,可谓是色香味俱全。

而家宴选择在幽竹居的亭廊下置办,此时正是竹子生长得最旺盛的时期,竹香悠然飘散,更有沁人心脾、稳健身心的效果。而六月的天气属实已经有些炎热,闷在室内反而会令人头晕气短,届时用着膳、吹着傍晚的微风,颇有文人雅士之诗韵,好不惬意。

“谢太后赞许。臣妾晓得您念斋时尽是素食,想为您换换口味,却又生怕破戒,所以,在这饭菜上的构思也颇费功夫。”沈昭仪与皇帝对视一眼,柔声道。

“哦?你还懂宴食的构思?”

“仅是略知一二,只是为了您能用得舒坦,费些功夫也是应该的。”

她说罢,皇帝准许后,下人们便挨个开始上菜。这全素斋做起来不比荤菜少功夫,更应该说蔬菜容易熟,火候和度的把握更难。

待到菜品上齐全后,太后的细眉也微微皱起。

“……沈昭仪,这便是你说的费了功夫?”

她看着那几道最显眼也最诱人的“硬菜”,轻轻摇了摇头。

周围的妃嫔家眷也是一阵交头接耳,这人造肉的食谱除了主要人员并未公开,他们会惊讶也是正常。

而沈昭仪微微一笑,并不慌张地解释道:“太后,还请您先不要急,您先尝尝便知其中奥秘。”

“这,可这是肉啊,哀家信佛,怎能对肉菜大快朵颐。沈昭仪,你这是什么意思?”

皇帝此时也开口帮腔道:“太后,沈昭仪自然知晓您忌荤肉,平时也只是偶尔摄取一点,所以这桌菜她也是费尽苦心,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