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最初的快递(2/3)

不过由于星尘科技、星尘速递分部还在建设之中,最终星尘官网的开通时间会在明年1月初,元旦假期结束后,也算是一个新的开始。

——

2006年1月1日。

元旦节当天,不管是星尘科技还是星华智行,大部分员工都放假了,留下的要么是加班狂,要么是岗位特殊,只有轮换、没有固定假期。

陈子凡需要的第一批电动小三轮已经送过去了,总体表现和他预想的差不多,续航60公里左右,乘坐舒适性还ok,驾驶感受也算及格。

把前期工作解决掉,现在的星华智行只需要一天时间就能生产120辆电动小三轮,全力生产两天时间就能把星尘速递的快递车解决掉。

陈建军也趁这个机会回了趟老家,跟一些表亲、朋友组了个饭局,酒过三巡后一个个嗓门都大了不少,梗着脖子开始唠家常、谈近况:

“二哥,你开厂赚了不少钱吧?咋不整辆进口车耍耍?还开那辆桑塔纳?那种车有什么意思嘛!”

陈建军摆摆手,也有些酒精上头:“桑塔纳怎么了?代步工具!进口车…进口车再好又怎么样?小凡说了,有一天我们会造自己的车!”

“哈哈哈…”

一桌子人顿时哄堂大笑了起来,一个满脸褶子的光头大汉拍着桌面嚷嚷道:“臭小子吹牛皮的话你也信!老子当初还想造坦克呢…”

“造车?没那么实力就别趟这浑水了,没用!打不过进口品牌的…可别到时候把家产都赔进去喽!”

“国产车就是不行!一群烂泥扶不上墙,谁都一样!我说的!”

“你牛!”

“……”

——

虽然元旦假期有3天时间,但1月3日当天已经有不少员工返回了工作岗位,与此同时,星尘速递的培训工作也进行到了最后一个阶段:

“所有人,明白自己负责的范围了吗?如果有找不到的地方,就拿出你们的工作手册,按照我教你们的方式,从上面的地图查…”

其实星尘速递的第一批快递员已经招聘的是对海城非常熟悉的本地人了,但为了以防万一,陈子凡还是要求给每个人配了一份专业地图。

除了海城市内,海城下属的一些县城也建设了一些小分站,分配了几名快递员过去,其他城市同样如此,招收的几乎全是本地快递员。

没办法,谁让没导航?

而星尘速递的配车一共有三种,一种是中型厢式货车,用来跨城市运输,一种是普通旦旦车,往返于市县之间,最后才是电动小三轮。

这些配车全都进行了一定程度改造,染成黑底的车身上全部印着白色的星尘科技/速递logo,相当于移动招牌,可以起到一定宣传效果。

混在快递员行列的还有一个熟悉的面孔:周友东,这家伙也真够倒霉的,刚倒卖了几天“海”,结果就被京城本地手机经销商给截胡了。

再然后京城的华亚大厦也开起了星尘授权店,他只赚了三千来块钱就没得赚了,在跟网友吐槽这件事的时候,他看到了星尘官网的宣传。

“我靠,线上购物?”

那能放心吗?这可不是几块钱,而是几千块啊!包邮包赔?谁知道真的假的?一天送到?送货上门?这么快吗?还可以选择货到付款…

但不管是线上支付还是货到付款,都得完成一个比较繁琐的实名认证,其他平台不敢做货到付款,星尘科技敢做,也不怕人买了跑单。

大不了就当多跑一趟,只要大多数是正常消费者就行,快递行业还好,最惨的应该是共享产业,比如最开始的共享单车,实在是有点…

让人不知道该怎么说,车子被恶意破坏,甚至还拖回自己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