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咸蛋黄焗南瓜(1/2)

( ) 慕天润每天早上穿着肚兜,也跟着朱家的孩子一样,拿着小竹竿帮着赶。

不过几天功夫,本来白白嫩嫩的一个白包子就晒成了一个荞麦包子。

不过乡下农家的孩子都是这样,没人管,一个个黑得跟泥鳅一样,皮实的很。

慕天润跟着朱家的孩子玩了几天,混熟了,倒是也不每天窝在院子里,只跟在慕玥和慕天润后头当小尾巴了。

而是吃了饭,碗筷一丢,就去寻朱家的小伙伴去了。

慕玥和慕天泽开始还有些担心,后来看慕天润跟着出去玩了几天,除了晒黑了些,别的一点毛病没有,连说话都流利了许多,能说长长的句子了。

更不用说,他如今的身手灵活了好多,跑起来,连慕天泽短时间都抓不着他。

看他每天开开心心的,索性也就由着他去了。

小麦晒好,颗粒归仓后,朱家和李家都按照当时约定的,将租子给送了来。

新打下来的小麦,磨成面粉,虽然不是雪白,带着一点微黄,做馒头,做面条,都带着麦子特有的清香。

新蒸出锅的馒头,热气腾腾,喧软喷香,入口多咀嚼几下,还带着微微的甜,不用就着小菜,这样的馒头,就能吃下好几个。

面条也是筋道弹滑,西红柿这个时候已经有熟的了,煮上一碗西红柿鸡蛋面,上面撒上一点葱花,又酸又鲜,最开胃不过。

要么就是做烩面,拌面,一连吃了好几天,才换口味。

也就沈佳言才敢这么奢侈了,换做别家,人口太多,顶多也新麦下来,给家里老人或者小孩子做上一点,让他们尝尝鲜,大人还是二合面或者是黑面窝头凑合,能肚子不饿就极好了。

收完小麦,就要预备插秧了。

天刚蒙蒙亮,女人们就要去秧田里,将秧苗扯出来,一把一把的用稻草扎好。

天一亮,吃了早饭,不管是男女老少,都要下田。

插秧之前,要先打格子,一根棕麻线,缠在两根一尺来长,一头尖尖的木棍上,在田塍一头插一棍,展线至对面,再插另一棍,可布成一线。通常每隔三尺左右,布另一线。

插秧的人就站在这一条条线打成的格子里,只需要插好这一条格子。

打好格子后,男人会将女人扎好的秧把挑到田埂上,按照一定的距离抛秧把。

都是多年的庄稼人老把式,看一眼心里就知道,隔着多远抛一把秧把合适,一块水田,看大小,该抛多少秧苗,清清楚楚的。

秧把抛好后,家里男女老少就一人站好一条打好的格子,开始插秧。

这样三尺左右的一条格子,正正好能插六株,左右各两株,两脚之间两株,左手拿秧把,右手三根指头分出两三根秧苗的根部来,插入泥中,边插边退。

因为一人占一条格子,谁插的又快又好,一眼可见。

家里人手多,田地不多的,一两天就能全部插完,本来还是一片浑水的水田里,就横平竖直的插满了绿油油的秧苗。

插秧的时候,水田里不仅有蚂蟥,还有泥鳅和黄鳝。

那些半大的小子,插秧插不了多少,就呼朋唤友的,在田埂边看到有黄鳝洞,就挖黄鳝。

慕天泽这段时间没事,被李狗蛋喊着去挖黄鳝,想了想也跟着去了。

运气好的,挖出几条来,可以回家给家里加餐,打个牙祭。

也有把蛇洞当作黄鳝洞,然后掏出一条水蛇的。

庄户人家的孩子皮实,也不害怕,反倒是欢呼雀跃,一个个扑上去抓了水蛇,回家煮来吃。

慕天泽胳膊还没好全乎,也没有下地抓黄鳝的技术,不过他聪明啊,看了几次后,就自己折了小竹竿,找沈佳言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