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四章 进西域,环控南北(三更)(2/3)

大明想要兵不血刃占领柳城、火州与吐鲁番,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

宋晟带大军前往了别失八里,随行携带了三百虎蹲炮,为了就是做万一的准备,若别失八里的守将不臣服大明,坚决抵抗,那只能消灭他们。

但考虑到大明终究是需要控制西域,成为这一片土地的主人,就不能只顾着杀戮,还必须行招抚之道。

招抚,就需要臣服大明的教长伊玛目,还有他的信徒。

朱棣统揽全局,终还是放弃了哈密决战的设想,决定带着全部的家当,一部分跟在宋晟大军的后面,带神机炮等大家伙转移到别失八里,一部分则跟着自己,徐徐占领吐鲁番等地。

等待敌人来决战,无异于守株待兔。哈里是不是兔子不好说,但朱棣绝不会当株,过于被动的战斗方法对朱棣而言不合适,对控制西域也不合适。

调整战略之后,朱棣将决战的大战场选择在了最后可以选择的一个地方,那就是巨大的准噶尔,确切地说,是昌吉、昌都剌、晶河、西准噶尔等地(都处在准噶尔盆地)。

当朱棣的大军进驻吐鲁番时,徐辉祖已经带先锋进入了委鲁母城,至此,大明控制了最东段的天山南北要地,扼守了进入吐鲁番、哈密的隘口与山道!

这也意味着吐鲁番、哈密已经成为一片安全区域,除非哈里、帖木儿愿意带军队攀爬满是冰雪、冰川覆盖的高山!

如果说哈里带大军走伊塞克湖是冒险,那如果他带大军走博罗科努山的话,那只能说是找死。伊塞克湖是不冻湖,爬山坡之后,都是沿湖而行,而博罗科努山是全年不融化的冰川雪原地带,难度远远超出伊塞克湖,这就不是一条人能走的路,何况是大军!

庇护了吐鲁番、哈密,朱棣就完全可以大胆放心将全部主力转移到天山以北的准噶尔地带,并将委鲁母作为据点驻扎下来。

八月十五日,中秋。

朱棣于委鲁母召开军事会议,宋晟、朱高煦、徐凯等在扫清昌吉,在别失八里、昌吉站稳之后,赶至委鲁母。

一干将士再一次齐聚,不过二十几日,大明已控制了千余里的西域。quai.c0m

当然,这种顺利与伊玛目等教长、信徒的游说有关,与大明国力有关,当然也有西域羸弱的现实存在着极大关系,比如哈密称国,哈密城中的主要战力也只有六千来人,吐鲁番重镇,也才几千战力。

别失八里因为是亦力把里的西北屏障,驻扎有五千军士,这已经算多了,可前往讨伐的宋晟带了足足八千骑兵,两万步兵,打不下别失八里才怪。

朱棣指了指舆图,严肃地说:“经过二十三日经营与作战,我们已经控制了天山东段的南北盆地,自博格达山北面的阿尔泰山,都已落入我们的手中,控制西域的第一步战略完成得很是顺利,也很是完美。”

徐辉祖、宋晟等人微笑不已。

朱棣话锋一转:“但是,亦力把里不亡国,帖木儿大军不败走,大明就永远无法牢牢控制西域。真正的战事尚未开始,真正的强敌尚未来临,万不可掉以轻心!”

“是!”

众人齐声。

朱棣伸手,指向了舆图上的一处山口,严肃地说:“这里,名为阿拉山口,是阿拉套山与巴尔鲁克山之间的一个缺口。其南有阿尔泰山,北有天山两大山脉,是自东向西,进入西面诸国的核心要道,也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兵家必争之地!”

“早在蒙古帝国时期,阿拉山口就被高度重视,西方诸国的商人、使臣,多是从阿拉山口进入西域。此处极为重要,我需要一支精锐,抢占阿拉山口,彻底封锁沙米查干向西逃走的道路!同时在必要时期,可以穿过山口,经过安拉湖向西,绕过阿拉套山,大迂回,进入伊犁河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