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造反需要理由,空白的旨意(2/3)

比如唐时小武,听说渤海国的大米质量很高,吃了还能美容养颜,这么好的东西,小武也想吃,结果渤海国不给小武面子,你说吃就吃,我们不给。

于是,为了一碗米饭,小武兵发宁古塔,攻打渤海国,理由也很充分,那就是“渤海国拥兵自重,目无天子,不向天朝进贡”。

说什么好呢,都是大米惹的祸,没事你们小国研究什么优良品种,还到处打广告说疗效好,又不给人吃,不打你打谁……

古人如此“无厘头”,后来人也是有样学样,出了一群“无耻之徒”。

比如倭人炸了一段铁路,然后非说是我干的,然后战争开始。再比如米国随便找了个小瓶子,塞点洗衣粉进去,就说这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然后就是飞机大炮轰……

不管理由正不正当,要不要脸,反正需要找出一个理由来,没理由谁跟着干。

齐王这个家伙不声不响就蹦跶起来了,也没个口号,没个理由,他就出兵造反了?他的脑袋是不是被驴踢了?

解缙镇定下来,郁新与黄子澄也消化了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郁新皱眉,看向铁铉道:“你刚刚说什么,齐王率领军队,从高家港登舟入海杀向京师?”

铁铉点了点头,道:“没错,据说有船只二百余,我们应立刻上奏皇上,关闭京城所有城门,调动京军加强守备!”

解缙看向郁新,又看向黄子澄,三人不约而同,笑了。

铁铉、徐辉祖有些莫名,这三位阁老太过反常,

“你确定齐王走的是海路,不是陆路?”

解缙求证。

铁铉看着解缙,目光中有些疑惑,解大绅平日里不很精明,今日咋这么愚蠢。

走陆路?

就齐王手中的三位,从青州跑到南京来,中间隔着千余里,更有淮河、长江拦着,各地还有卫所,就他那点人,走陆路怕是连山东都出不去,就被耿炳文给收拾掉了。

“确定是走海路,这对他来说也是最快捷的一条路。”

铁铉肯定地说道。

解缙眨了眨眼,叹息道:“我有点同情齐王了……”

郁新、黄子澄纷纷点头,目光中满是同情之色,似乎齐王不是来造反的,而是来送死的。

铁铉、徐辉祖不明所以,当解缙点破时,两人顿时松了一口气,该死的,一着急怎么把这茬给忘记了。

“但如此大事,应面圣方可行事。”

铁铉清楚,现在虽是胜券在握,但毕竟事关军队调动,皇帝不发句话谁敢胡来,万一事后追究下来,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黄子澄对铁铉劝道:“皇上这几日在后宫静养,并不见任何大臣,我等虽屡屡求见,都没得到恩准。”

铁铉坚持道:“素日事怎可与今日事相比?事关藩王造反,还请诸位大臣一同求见皇上。”

解缙等人想了想也是,齐王造反不正给内阁大臣创造了入宫面圣的机会,机会来了,总要把握住才是。

于是内阁大臣、兵部、中军都督府一干官员,一起到了文华门外求见朱允炆。

内侍双喜早就收到了消息,看了看一旁的安全局指挥史顾三审,问道:“按照脚程算,皇上应在今日会收到齐王造反的情报,只是待皇上回了消息,怕会延误几日,可眼下大臣求见,情势危急,我们应当如何是好?”

顾三审也着急不已,安全局提前收到消息,并极速递送京师,自得知齐王可能造反之后,顾三审派了七波人手加急传报朱允炆。

只不过朱允炆身在何处,这是一个极为机密的情报,加上朱允炆行程随心,并无固定安排,顾三审人在京师,也只是大致知晓朱允炆的路线,然后通过当地安全局来确定朱允炆的行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