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关于替换一条看门狗的计划(3/4)

时期差不多。

周天子名存实亡,诸侯列国,纷争不休!

唯一不同的是,周天子只是天下共主,诸侯从始至终便是自治其国。而汉天子可是天下实际的掌控者,现在的诸侯就算不愿,也必须躬身低头,自认为汉臣。

想着,林朝便又打开了大汉十三州的地图,盯着地图上最东边的徐州,看了良久。

眼下泰山郡已经在自己手中,等缓过劲来的时候,便是向北侵袭之时,谋夺青州,在东边使徐、青二州连称一线。

扬州历来为偏僻之地,现在也逐渐形成割据之势,不足为虑。可虑者,唯豫州与兖州,还有西北边的冀州。

只要这三块地盘上的人不来捣乱,只要半年的时间,青州就能纳入囊中。

可如今这三州的控制者,却是一个大问题。

先说冀州,冀州如今名义上的主官是韩馥。但是以他的手段和人望,又怎么可能玩得过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绍袁本初,所以不出意外,冀州落入袁绍手中,只是时间问题。

再看兖州,兖州刺史刘岱原本是林朝选定的一条看门狗。可就讨董之战来看,刘岱可不是一个老实人,也不是一条称职的忠犬,随时有噬主的可能。

其人志大才疏,又喜欢火中取栗,摇摆不定,林朝早就有将其替换的心思。

弄死刘岱只是小事,但麻烦的是,刘岱身为汉家后裔,与刘备同为宗室,自然不能明着杀。可林朝出山以来,暗中谋害别人性命的事情没干过几件,且除了毒杀天子刘宏之外,其他的都失败了。

再者,刘岱死了,选谁接替兖州刺史的位置呢?

谁又能保证接任的人,会愿意与徐州结好?

眼下徐州文武中,除了林朝和关羽之外,谁也没资格担任一州刺史的位置。

自己和关羽当然不能轻动,所以林朝思来想去,也只想到了寥寥数人可接替刘岱,其中一人便是孔融,孔文举。

孔融其人风骨极佳,对汉室忠心耿耿,又有气节,又与刘备交好。可惜他有一个跟刘岱一样的毛病,那就是志大才疏。

只要他来当兖州刺史,莫说帮助徐州,能不能坐稳位置还是两说。

还有一位,那便是林朝的丈人,颍川荀爽,荀慈明。

荀爽的资历够,能力也够,但可惜垂垂老矣,身体也不好。林朝想了想,还是让他颐养天年吧,不然累死在兖州任上,那可就不好了。

最后,真正合适的人选只有两位,蔡邕和卢植。

两人都声名远播海内,为当世大儒,尤其卢植文武双全,执掌区区兖州自然不在话下。可去岁董卓入雒后,卢植已心灰意冷,辞官归居乡里,如今能不能请出来,还是两说。

若实在不行,蔡邕便是卢植的替补。蔡邕虽无主政一方的经历,但就如在雒阳时一样,林朝可以派人在旁辅佐,而林朝自己则远程微操。

嗯,沮授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这种文武双全,且有深谋远虑,又总想自我实现的人才,用起来简直不要太爽。

哪像什么贾文和,滑不留手,一个不小心就被他糊弄过去了。

哼,贾文和之苟,真乃当世罕见!

就这还被后世评为魏晋八君子之首,真是不知所谓!

林朝静思半晌,慢慢梳理思路,将诸多预案与想法记载在纸上,便与以后启用。此外,他又掏出了小本本,打开之后,将上面刘岱的名字一笔划去。

这代表,林朝已经下定决心,准备拔掉刘岱这颗毒瘤!

随后,林朝又在小本本上,写下了蔡邕和卢植的名字。

这时,太史慈突然从外面走了进来。

“子义,何事?”

林朝略一皱眉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