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九十四章 退隐(1/2)

越王又转头道:“范卿。”

范蠡出列:“下官在。”

越王笑道:“你也有功,该赏。孤王封你为上大夫。”

范蠡下跪磕头:“臣有罪,愧不敢领。”

越王讶异:“有你何罪”

范蠡道:“下官从前在吴国为官,情非得已,为吴王卖力,此为一罪。”

越王笑道:“这事不都说过了吗过去了。”

范蠡咽了一口水,鼓足勇气,继续说:“在吴国时,对吴王妃生情,此为二罪。”

围观的众臣不明就里,全都哄笑起来,更有人笑嘻嘻道:“范大夫,原来你给吴王戴了绿帽子啊高,实在是高”

范蠡连忙辩解:“不不,下官与吴王妃清清白白,绝无此事。其实,在吴王妃进宫之前,下官就与她相识于民间。正是下官将她送入吴王宫,后来一直悔不当初。下官今日斗胆,特向大王恳求,成全我们二人。下官甘愿自贬为庶民,以谢此罪。”

那些大臣仍旧在嘻嘻哈哈地打趣范蠡,说他竟然这样风流,甘愿为了一个女子,放弃大好前程。

只有越王面有不悦,他隐约明白范蠡说的吴王妃是谁,当初送西施、郑旦等人给吴王,正是范蠡向自己进献的美人计。“你说的吴王妃是何人现在何处”

范蠡道:“西施。现在,在大王的后宫别院。”

此话一出,周围大臣又是一惊,原来就是那个祸水红颜。

越王脸色更加难看,果然是西施。范蠡的话,就好像当着群臣的面,扇了自己一个耳光。他咬着牙,心说,范蠡,你不知道西施已经被孤王安置在后宫了吗你还问孤王要她是什么意思你这不是当众给孤王难堪吗

周围大臣此刻也回过味来,抬头看看越王脸色,全都禁声不言。

此时黎小石走了出来,跪在范蠡身边,道:“大王,下官此次领兵出征,侥幸获胜,全赖后方粮草供应充足,而那吴军,正是因为被切断粮道,才会全军覆没。下官宁愿不受封赏,恳请大王,看在范大夫劳苦功高的份儿上,成全他与西施。”

他这话一说,周围窃窃私语之声顿起,大家都在惊讶,平日不与众人结交的骠骑将军,怎么会为了范蠡说话,还甘愿放弃封赏,要知道他现在是二品,大王封赏他官升一级,他就是一品了,到时候武官之中就属他为尊,除了宰相,文武百官看见他都得礼让三分。

大臣们再抬头看越王的脸色,铁青阴沉,显然心中郁闷不乐,又不好发作。这也难怪,西施是大王本来打算收为后妃的人,范蠡明目张胆来抢,还有黎小石帮腔,甚至那句不要封赏的恳求,听起来都有一半像是威胁。

越王半晌没有说话,目光阴沉地盯着黎小石和范蠡二人。

他不说话,自然有懂得揣摩心思的人替他说话,立即有大臣出来说:“范大夫,西施其人甚是不祥,祸害吴国到今天这般地步,你怎的还要执迷不悟,为她美色所惑不如好好为大王做事,为百姓做事,一展胸襟抱负,这才是士子追求的气节。你若为了她弃官,是为不忠。你的父母,必然也受你连累,是为不孝。你还连带黎将军放弃封赏,为你说情,是为不义。范大夫,你要三思呀”

范蠡义正辞严地反驳:“送西施入吴王宫之美人计,本是下官谋划,若说西施祸害了吴王,怎可再留在大王身边,岂不是陷大王于危险之地下官本无意为官,属意于山水,早有归隐之心。现在国恨家仇得报,正想要做个闲散懒人。家中父母也都同意,并不阻拦,更无不忠不孝之说。至于黎将军,下官心中感激,在此谢过。”

黎小石笑道:“范大夫淡泊名利,这才是真正的气节在下敬佩”

这时,有大臣冲黎小石道:“黎将军,别忙着恭维范大夫,您不想想自己,难道就万无一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