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章 超精密研究所!(2/3)

着晨曦机械厂的事情,虽然晨曦机械厂每周都会向杨杰有工作汇报,但是王海宁见到杨杰的时间不多,好不容易碰上,他自然是想跟大老板多沟通一下。

不一阵,杨杰来到了一间会议室跟刘宝成等一批从英国回国的博士跟研究生见了面。

“大家都是通过层层选拔,精中选优出来的人才,也喝过了洋墨水,学到了不少外国人的理念跟本事,公司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你们,希望你们能沉下心研发出高端的加工设备。”

杨杰开口说道:“往小了说,这是提升我们公司机械加工的技术实力,往大了说,这些关系到我们华夏国在整体制造业的竞争力。大到国防武器、航空航天、航母舰船的关键零部件,小到手表齿轮、各类精密仪器等,都是离不开这些超精密的加工设备。”

刘宝成等人也是一脸激动。

“杨少,我跟大家也统一过想法,公司能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研发环境,我们没有别的想法,只想着如何研发出更多更好的超精密设备出来,一直到我们干不动了为止。”

刘宝成语气无比坚定地说道。

不一会儿,刘宝成也是陪着杨杰参观了超洁净车间里面正在安装调试的单点金刚石数控车床。

快一年下来,刘宝成带领的团队已经完成了单点金刚石数控车床的设计,机床研究院下面的生产车间也是全力配合,这台单点金刚石数控车床组装已经差不多了,在完成组装好就要进行测试阶段了。

这个测试过程很长,刘宝成他们的还需要花很长时间不断地进行改进,直到推出成熟的产品出来。

旁边是一台正在组装的超精密的数控磨床,这是刘宝成他们专门为加工光刻机镜头组抛光使用的。

德国蔡司公司生产的光刻机镜头组有锅盖大小,使用了超高精度的数控磨床研磨,现在国内还没有这么高精度的数控磨床。

至于后世一些德吹鼓吹这些光刻机镜头组都是德国工程师顶级技师用手研磨出来的之类的谬论就非常可笑了,这些镜组都是技师在超高精密磨床的帮助下研磨出来的,产量非常低,成本非常高倒是事实。

当然,德国蔡司在玻璃材质的生产加工、镀膜配方和镀膜蒸镀、研磨液配方以上确实掌握着独到的诀窍,这些才是德国蔡司的最核心的机密。

而三阳光学厂现在也是组织了技术人员正在对玻璃材质、镀膜配方和蒸镀工艺进行攻关,虽然还达不到光刻机镜头组的标准,不过已经满足了手机相机和数码单反相机镜头生产的需求,并且在舍普琴科的帮助下,三阳光学厂在生产出来的玻璃材质跟肖特玻璃的各方面的参数都是一样的。

另外德国在光刻机镜组设计上有着近乎垄断的专利,现在市面上百分之九十的镜头组都是根据德国当年典型结构衍生过来的,不过公司帮着舍普琴科把之前的镜组设计给申请了专利,以后想把光刻机卖到国外去不会被起诉。

也正是如此,德国蔡司也是停止了向华兴集团公司供货。

现在蔡司、佳能、尼康三家公司在透镜光学数值孔径上能做到0.7,虽然玻璃透镜的极限可以达到1.4,但是生产这些透镜每提升0.05都对生产工艺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而三阳光学厂现在透镜只能做到0.5,现在沉浸式光刻技术变得成熟,制程工艺最多能达到90纳米就是极限了。

这也是一个取巧的办法,如果想让制程工艺继续提升下去,只能在镜片加工精度上想办法。

这就是超高精度加工设备的重要性了,只要有了超高精度的加工设备,之前那些在加工精度上的难题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杨杰也是留在了机床研究院这边跟刘宝成、王海宁、亚历山大等众多的技术专家一起吃了个晚餐,席间也是谈了一些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