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4章 美玉【下】(2/3)

情况后,缓缓将少量纯碱和洗衣粉倒入其中,自言自语道:“还好,如果真是高古玉就麻烦了。”

建国初期,大批的明清旧玉被当时古玩圈里的人用一种“过蜡”保管方式涂抹,

时隔多年后,如今有些藏家收藏了那批玉,但让藏家们困惑的是,在“盘玉”时,因为上面有一层黏糊糊的辣,手上的感觉不舒服,可如果硬性刮除玉器表层上的蜡势必会使古玉受伤,甚至更严重者可能造成崩裂,所以很多人常常为怎么祛除附着在玉器上面的蜡而苦恼,

如今刘宇浩展示的就是由王师傅改良过的“过水祛蜡法”,通过物理热传导将留在玉器表面上的附着物祛除,而又不会伤害到古玉,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古玉都可以适用这种方法入水浸泡、沸煮,生坑远高古玉器因为出土不久、皮壳已经钙化,不能冒然入水,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抱憾,

刘宇浩就曾经亲眼见过一块被经验欠缺的玩家强行用“过水祛蜡法”毁掉的远高古玉,古玉表面鸡骨白色皮壳经过沸煮后眼看着片片脱落,钙化皮壳全部鼓胀脱落,与玉表分离,瞬间,原來细腻的钙化皮壳就消失殆尽,变得与粗糙的汉白玉石无异,

所以后來王师傅总结,即便是经过他改良的“过水祛蜡法”也只能适用于明代以后的玉器,决不可用在玉器皮壳之内已经全部受沁,玉质解离而疏松的生坑高古玉上面,

凑巧的是,这块龙纹环恰恰就是明代高仿,

又过來几分钟后,刘宇浩用一根进水管在锅的底面放水,让飘起來的蜡溢出,如此反复数次,一直等到锅内沒有蜡再飘起的时候,才将龙纹环捞出,轻轻用棉质毛巾擦拭玉表,

“这哎呀,我可不就是打眼了么。”

秦为先一直心不在焉的看着刘宇浩每一步的动作,可当他看到擦拭过后那龙纹环沁色之处竟慢慢凝结,直至后來色愈敛而愈艳时猛地一拍脑门,懊悔不迭的嚷嚷起來,

轻抚手中温润纯厚,晶莹光洁的龙纹环,刘宇浩得意一笑,道:“秦大哥,你以前是专门做古玩生意的,以你的经验看,这龙纹环盘玩十年后什么价能出。”

“出什么出,把这么好品相的美玉出手,谁舍得呀。”

秦为先一把抢过龙纹环小心翼翼放在手心摩挲,感受了一下玉表黏滑的沁浆,仿佛那是他的情人般极尽轻柔,要不是因为古玉刚出水还不能盘玩,他还真舍不得放下,

刘宇浩笑道:“古玉经过多次沸水出灰,并不是好方法,这龙纹环秦大哥要是想留下盘玩的话还是得慢慢养,非五七年不易奏效。”

色彩还原都是依靠不同的温度,才产生不同的颜色,“过水祛蜡法”的确可以祛除古玉表层的蜡质,但如果沸水温度过高,将古玉中的一些着色微量元素给高温还原了,就会出现“沁死”的现象,

“欲速则不达嘛,,这个道理我懂。”

秦为先摸着下巴,两眼眯成了一条缝,咧嘴呵呵一笑,作为一名曾经的古董从业者,这点简单的知识他还是懂的,

古玉器温润纯厚,晶莹光洁,尤其色沁之妙富有无穷的奇致异趣,不仅悦人之目,且能悦人之心,

但前人认为古玉纵然有最美之色沁,如不加盘功,则将隐而不彰,玉理之色更不易见,玉性不还复,形同顽石,一块玉的好坏优劣,除了它本身质感的优劣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如何“养玉”,

所以清代大收藏家刘大同的《古玉辨》里有这么一段话,“旧玉盘三伏,犹胜三年余,盖以三伏炎热,金石皆能出汗,故易盘耳;若严冬盘玉,非在暖室,不易生效。”

对古玉施以盘摩保养,依靠人工方法或者人体之精气濡养,将侵入玉体内的杂质排出于外,有些玉在吸收外來物质于腠理之间后,玉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