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亡国(2/3)



”仁孝帝竺子若勤勉睿智,体恤百姓之苦,登基之后,减免赋税,减轻刑罚,加强对外戚的管制,废除了一些外戚特权,还抄了太师胡宏磊这个大贪官的家,当时胡宏磊党羽众多,朝中对仁孝帝的做法反对声众,甚至朝中过半大臣跪在勤政堂请求皇上收回圣旨。仁孝帝当机立断,杀一儆百,一时百官噤若寒蝉,而百姓拍手称快,扬眉吐气。“

”仁孝帝竺子若一心想恢复当年的天勤盛世,振兴风虎骑昔日雄风,可惜他虽有治国的雄才大略,却无称霸天下的身体,他身体羸弱,患有不治之症,三十五岁就英年早逝,壮志难酬。只遗下一子竺子丰,仁孝帝崩天之时,竺子丰才三岁,仁孝帝临终前,将竺子丰托付给左丞相洛清平,右相孙安之。“

”先帝托孤,两相不忘圣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但竺子丰五岁那年,两相突患怪病,先后去世,宦官来宝把持朝政,外戚重新当权,百官相互倾轧,北竺国陷入了有史以来最混乱的局面。“

”恰恰那年北冥旱灾,百姓颗粒无收,南楚爆发百年大洪水,淹没村庄农田无数,北冥城主北显道,南楚城主南风雁请求竺国开国库赈灾,但宦官来宝和部分官员却拒绝开库赈灾,这国库都被这群人亏空。

“来宝扬言北冥、南楚是富庶之地,向朝廷要求拨款赈灾,是劫贫济富之举。当时兵部侍郎张忠大骂来宝是竺国蛀虫,祸国殃民,来宝勃然大怒,说张忠藐视朝廷,辱骂皇上,命人将张忠拖出午门斩首示众,还砍了他一家九九八十一口。”

“本想进谏的官员,都不敢言,来宝到了只手遮天的地步。”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北冥、南楚、东古、西蜀四大城势力渐大,其中以北冥兵力最强,南楚最为繁华富庶,虽朝廷没有派来赈灾物资,两城最终也顺利度过,只是对朝廷有了怨言。”

“三年后,竺子丰八岁,经济势力最宏厚的南楚城主南风雁率先提出,南楚从此不再向竺国纳税,正式脱离竺国统治,建都长乐,自立为王。这消息一出,天下哗然,西蜀城主西经衣、北冥城主北显道、东古东城主东乐仁都愤慨难当,扬言说要带兵攻打南楚,捍卫竺国,亲自带南风雁头颅回盛京。”

“竺国本已经慌乱一团的文武百官,听到三大城主的话,一时如吃了定心丸,继续在盛京醉生梦死。不曾想西经衣他们早已密谋共同瓜分竺国,就连他们得手后,领土如何划分都已经商量好。”

“几路兵马会合之后,不是挥军攻打南楚,而是齐齐直捣帝都,皇室军队没有提防,被杀了一个措手不及,听说那天帝都杀声震天,火光滔天,尸体垒着尸体,推积如山高。将士的鲜血染红了帝都的巨大青石板,成群结队的黑乌鸦在空中盘旋,遮天蔽日,凄厉嘶哑的鸦叫响彻天空。”

“护城军精锐尽出,拼死护城,但力量悬殊,最终被叛攻打到皇城中心。知道守城无望,国之将亡,统帅风虎骑兵的洛川大将军,率领风虎骑兵保护皇上竺子丰逃离,离开之时洛川大将军呛然泪下,恨宦官来宝误国,将他腰斩于勤王殿。”

那场混战持续了一个月,死者众,受俘者更多,当时北冥城主北显道提议将高夏一族悉数杀死,斩草除根,免除后患,但西蜀王西经衣不同意,他认为杀孽过多,神灵降罪,而西蜀所在领土地处偏僻,多原始森林,高山深谷,野兽出没,毒瘴多,毒虫满地爬,地广却人稀。他要这些战俘带回国,开荒辟壤,劳作耕种,如若其他人不同意,他要重新划分各国的领土。

最后西蜀的西经衣从盛京带走了大量俘虏回国,不仅是将士,高夏族人,就是盛京的普通百姓也被带走,里面也包括了很多能工巧匠,帝都几乎十屋九空。

西经衣虽如愿带走了大量战俘,但也与北显道、东乐仁、南风雁彻底闹翻,估计就是这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