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三章 再临小河乡(2/3)

错嘛。”

在唐健凯的带领下,张驰等走进了第一个大棚,里面光线明亮,温度适宜,自动程度很高,能看到先进的喷淋系统,温控系统,也能看到好几个监控摄像头,就算坐在办公室之中,也能看到大棚里面的情况。

在大棚内,张驰看到了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的药材幼苗,长势非常好,看上去很是喜人。

唐健凯介绍道:“这全是‘独活’幼苗,再过二十天左右,它们就能进行移栽,将全部栽种到山里面去,在山里面生长,它的品质也将会和真正的野生药材相差无几……”

幼苗是人工培育的,移栽之后,它的生长环境和野生的‘独活’完全没有多大的区别,基本是纯野生的环境,到了能采挖的时候,再由山民将它们采挖回来。

这样一来,根本就不用担心药材资源的枯竭,每年都栽种幼苗,每年都有充足的药材可以采挖。

对于这种方式,张驰非常的赞同,这才拨了一部分资金,让唐建凯联合小河乡,一起搞了这个基地。

神农堂药业有限公司出钱,小河乡出地和人工,双方合作,育苗育种基地搞得有生有色,第一批药材幼苗已经免费发给山民们,已经在前几天栽种到了大山里面。

看完这个大棚之后,张驰又进了第二个大棚,不过,才进来不久张驰就停住了脚步,看到了一位白发苍苍,戴着老花镜的老人,他的旁边还有几名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

赵教授!

张驰一眼就认出了老人,那是江南大学的教授,有名的药材种植研究专家。当初唐健凯向张驰寻求药材育苗和育种方面的技术支持,张驰找到了赵进喜,没有想到,在这个大棚里面看到了正在认真工作的赵进喜。

赵进喜也看到了张驰,热情的走了过来,两人高兴的握手,张驰朗声的道:“赵教授,辛苦你们了。”

“哪里,哪里。”赵进喜道:“小河乡,甚至整个安新县的自然条件都非常不错,适合多种药材的种植,看到这些药材幼苗没有,它们的长势多么喜人,再过一个月,就能进行移栽了。”

看到培育出来的这些药材幼苗,张驰心情空前之好,和赵进喜一边聊着,一边看了这些药材幼苗。

赵进喜是这一方面的专家,他每月都会来小河乡两、三次,有时候还会住上三、五天,除了指导药材的育苗培育之外,也指导山民们进行药材幼苗的栽种等。

大量的优质幼苗栽种下去,毫无疑问,今年秋、冬的时候,或未来几年都不用担心药材资源的枯竭,每年进行采挖,每年都进行栽种,整个小河乡将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在药材育种和育苗基地呆了很久,张驰看了每一个大棚内的情况,看到这么多的药材幼苗,有一点舍不得离开,直到刘盛提醒,大家才走出最后一个大棚,一边交谈着,一边朝小河乡乡政府方向走去。

在一家餐馆内,刘盛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午餐,一共十几个菜,很多都是小河乡当地的特色菜,甚至是一些野味。

餐馆的老板早就做好了所有的菜,久等刘盛他们没有过来,正准备打一个电话,看到张驰、刘盛、唐健凯等人说说笑笑的走过来,马上放下电话,将做好的菜肴一盆一盆的端上来,在桌上飞快的摆好。

“张总,条件简陋了一点,莫见笑。”刘盛还是一如既往的谦虚,客气,并请张驰首先入座。

等张驰坐好之后,他才在张驰的身边坐下来。并亲自拿起酒杯,第一个给张驰倒酒。

张驰笑着道:“这么丰盛,在南江市,就算是五星级酒店也很难吃到这么好的特色菜肴,今天我们算是有口福喽。”

大家说说笑笑,气氛轻松的吃着午餐,期间,张驰提到了那条从安新县通往小河乡刚修的柏油公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